百科
掌上梅州讯9月17日,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梅州行)活动城市规划专家咨询会在梅城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郭仁忠出席会议,梅州市副市长胡学冬主持会议并讲
一季度我市禽蛋产量同比增长99.7%增速排名全区第一贵港讯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传统种养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禽蛋产业取得突出成绩。今年一季度,全市禽蛋产量1.34万吨,同比增长99.7
贵港讯 近年来,我市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的痛点、堵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核心,将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57个高频服务事项整合成“一件事”套餐,创新打造“跨域办、承诺办、预审办、免证办、无感办”五大服务
港北讯 眼下正是早稻插秧的关键时期,针对今年干旱少雨天气的实际情况,港北区庆丰镇“抢”字当头,积极开展抗旱灌溉工作,有序推进春耕工作。连日来,庆丰镇的田间地头春潮涌动,村民们不负春光开展早稻插秧工作。
掌上梅州讯 9月16日至18日,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活动在梅州举行。17日,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蓝文健走进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指导与建议。
贵港讯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淡水鱼以及牛蛙养殖的综合渔业生产体系,有力推动渔业生产向好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市渔业产值8.64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排名全区第二。开发新赛道,各地均有
贵港讯 5月20日,市交通运输局等西江航运党建联盟单位在覃塘区大岭乡客渡渡口开展天气预警设备捐赠活动,旨在强化我市渡运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提升乡镇渡口应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为有效防范恶劣天气对渡

掌上梅州讯 为纪念“九一八”事变94周年,警醒广大市民铭记历史、勿忘国耻,9月18日上午,市人防办组织梅州城区含梅江区、梅县区)防空警报试鸣活动。上午9时18分至9时33分,分布在梅州城区各地的固定警
贵港讯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市新签约二、三产项目53个,总投资额达225.46亿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并成功引进首个百亿级工业项目,实现招商引资“开门红”。二、三产业齐头并进,重大项
贵港新闻网讯 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当晚,2025年“防治碘缺乏病日”广西宣传月系列活动在贵港市新世纪广场举行。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局、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健康委、市疾病
贵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谢忠文为贵港市监察委员会代理主任的决定2025年4月29日贵港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贵港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谢
掌上梅州讯近日,广东省基层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提升项目第三季度培训班在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举办。我市基层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提升项目相关人员、点对点技术指导专家、各级医疗机构精神科医师共70多人参加。此次培
“五一”假期临近,许多人准备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在遥远的意大利西西里岛,一名中国姑娘的足迹已踏遍亚欧40国——她是来自我市港南区湛江镇的女博主杨云,网名“闲云飘漂”。本周,她
贵港讯 自治区教育厅最近公布第三十五批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评估结果的通知,贵港市贵糖高级中学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评估,被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牌匾。据介绍,贵港市贵糖高级中学
桂平讯 近年来,桂平市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以保障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眼下,桂平市各水利项目正有序建设,确保如期竣工交付使用,为耕种灌溉和防汛抗旱提供强有力保障。近日,在桂平市江儿口水闸除险加
贵港讯 2025年广西“潮动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比赛组委会会议4月18日晚在我市召开。据了解,自2025年广西“潮动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比赛筹备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按照组委会的工作部署,全力推进
贵港讯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市新签约二、三产项目53个,总投资额达225.46亿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并成功引进首个百亿级工业项目,实现招商引资“开门红”。二、三产业齐头并进,重大项
贵港讯 记者4月25日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为大力推进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各项优抚优待政策落地落实,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决定于2025年5月1日起,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推行优抚对象医疗
掌上梅州讯日前,2025粤港澳大湾区老字号文化)博览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开幕。开幕式上,省商务厅正式发布全省首批“粤手礼”名单,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长乐玉液”成功入选,这是我
港北讯 5月16日,广西贵港抽水蓄能电站花果山隧道实现全线贯通,为电站后续洞室建设按下“加速键”。据了解,贵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位于港北区境内,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是广西
贵港讯 今年,我市推出“远程异地+专家分散”评标模式,通过流程重构、数字赋能、制度创新,推动评标工作的公正性、独立性和效率显著提升,1至4月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场内专家分散率超80%,改革成效显著,为持续

